新闻中心
168体育官方网站五地监管谈“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”
机构专场发布会之后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1月10日邀请了北京监管局、上海监管局、安徽监管局、四川监管局、宁波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“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”情况,涉及金融监管、支持实体经济、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内容。
“全面强化‘五大监管’(编者注:机构监管、行为监管、功能监管、穿透式监管、持续监管),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,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当好执行者、行动派和实干家。同步推进健全制度和严格执法,靠前监管、精准施策,努力做到监管一贯到底、一严到底、一查到底。优化资金供给结构,持续加强对重大战略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。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副局长孙国栋表示。
据介绍,在落实加强金融监管方面,北京监管局因地制宜加强央地协同,推动健全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监管体系,切实做到同责共担、同题共答、同向发力。如2023年,北京监管局与市有关部门深化反欺诈联防联控机制,累计挽回经济损失4.3亿元;搭建行业联合、监管联席、部门联动“三联”反黑灰产机制,累计挽回经济损失约5500万元;联动人社部门强化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监管,为万余名农民工追发工资1.35亿元。
孙国栋表示,为更好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,今年春节期间,北京市将组织开展“守住钱袋子、过好幸福年”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活动。岁末年初是电信诈骗的高发时节,要提高反诈防骗意识,谨防新型诈骗手段,远离非法集资、虚假投资等“陷阱”。要特别警惕各类标榜“低风险、高回报”的投资理财项目,以及打着科技创新、数字藏品、网上跨境证券交易等新概念幌子的非法集资骗局。如果有理财、借款、等金融需求,一定要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办理,切勿盲目相信广告短信、陌生电话、不明网站等非正规途径信息。金融监管部门也将持续加大对各类金融活动的监督规范力度,加大对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力度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。
“‘五大监管’是一个三纵两横的矩阵体系,是多维立体的监管架构,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,是一个有机整体。犹如人的五官,眼观六路、耳听八方才能对机构形成整体画像;又如人的五指,掌心打开,各有所长;聚指成拳,形成监管合力。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局长王俊寿表示,上海监管局近年来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,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为己任,全面强化“五大监管”,努力提升监管的整体性、前瞻性、精准性、有效性和协同性,力求以五性的标准检验“五大监管”的效能,并在此基础上共同绘就金融行业的“五篇大文章”。
据介绍,机构监管要强调整体性,重点关注总行总公司资本约束、顶层设计、考核机制、合规文化、三道防线、管控能力、科技支撑等方面,同时做好分类分层监管。在公司治理方面,重点关注党的建设、股东行为,防止一股独大、内部人控制和外部人操纵。在市场准入方面,重点防止产业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无序扩张,防止高管与从业人员“带病流动”,防止各类“伪创新”由监管背书。同时,管行业必须管风险,严密防范一般商事行为异化为非法金融活动,发挥监管责任归属认领机制的作用,与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织牢协作网络,加强群防群治,全方位管控、全链条打击。做到监管“长牙带刺”。与惩戒并重,加强适当性管理,全面提升我们金融消费者和金融参与者的素养。
此外,王俊寿还表示,穿透监管强调精准性,主要是扎好一根针,突出三个重点。即加强股东行为穿透、资金流向穿透和业务实质穿透,重点是这三个穿透。在市场准入、非现场监管、现场检查等各监管手段中,既看人又看事,既看表又看账,还要透过人、事、表、账看风险。打通数据源,精准打击各类隐秘性、交叉性、关联性的风险。运用大数据工具,打破机构地区壁垒,百步穿杨,努力做到监管一贯到底。
“一个金融机构就是一个活的生命体,如何实现打造百年老店,做到慎终如始,持续地动态地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。”王俊寿称,此次机构改革突出了根据企业、金融机构的生命周期,专门成立了相关的准入部门、机构监管部门、风险处置部门等,实施“一条龙”式的监管,重点是防止“病从口入”。通过分类分级监管评级,以点的监测实现线的监管,再到面的监控,真正使“五大监管”能够形成五维一体的监管架构,共同通过五维一体监管来呵护和保障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。
“安徽地处华东腹地,近海临江,区位优势明显,农业资源丰富,农产品比重显著,全省正在锚定加快建设‘农业强省’目标,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的关键时期。安徽金融监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厚植金融沃土,深耕‘三农’服务,全力推进金融支持。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局长覃刚表示。
据介绍,在推进金融支持过程中,监管着重完善“软环境”和提升“硬实力”。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抓手,汇集涉农数据,开展信用评价,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,夯实农村信用体系。目前已在全省近八成的1.2万个行政村,为53万户信用主体发放贷款600亿元。同时,建立主要机构县域一对一“包保”服务结对机制,强化对乡村人居环境、基础设施等领域支持。到2023年11月末,涉农贷款余额2.6万亿元,较年初增长20%,规模、增速均居全国前列。
覃刚表示,基于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和涉农信贷评审要求,安徽省搭建了“金融风控+乡风文明治理”信用评价体系,打造乡村振兴金融信用评价“安徽标准”。建档采集49类数据;定期归集25个部门的122类涉农数据,形成安徽农村信用专题库。鼓励金融机构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、不良容忍、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倾斜,推动资源投向“三农”领域。协同地方政府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,设立风险补偿基金2.4亿元,撬动更多信贷资源支持农村信用主体发展。截至2023年11月末,参建机构累计为53万户信用主体发放贷款600亿元,平均利率较建设前下降167个基点。保险承保信用主体3.3万户。建设以来选点地区农户主动归还历史拖欠贷款2亿元,农村信用环境持续向好。
此外,覃刚表示,在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,重点在于服务产业兴旺。安徽监管局一方面对标安徽千亿斤粮仓战略,紧抓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,开展金融支持种业振兴专项行动,实施高标准农田“建管合一”保险试点。2023年11月末,种业贷款较年初增长31%,“建管合一”保险为3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提供风险保障。另一方面,聚焦安徽重要产业布局,引导金融资源向“粮头食尾、畜头肉尾、农头工尾”产业链倾斜,联合开展“农业保险+一揽子金融产品”行动,大力推广畜禽活体贷、特色农险等适配金融产品,支持农业全链条增值、全产业融合。2023年11月末,安徽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贷和畜禽活体贷较年初分别增长52%、57%,开发110余类、500余个地方特色农险,基本实现优势特色全覆盖。
“四川在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领域有着较大区位优势,是为数不多拥有全部41个工业门类的省份,在川中央科研院所、‘双一流’院校和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靠前、人才总量突破千万,是一片创新资源富集的产业热土。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副局长周卫江表示。
周卫江认为,作为属地监管部门,四川监管局引领金融机构着力促进“科技—产业—金融”良性循环,引入量增、期长、面广、价优的金融活水,源源不断助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建设。坚持金融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金融“育苗”催生新质生产力。加强顶层设计,联合科技厅连续七年制定科技金融年度要点,出台科技金融“投贷服”融合发展意见,建立健全项目推送、银保企磋商、政府增信、风险分担等机制。针对科创企业特点,引导推出“天府科创贷”“科易融”“科融保”等40余项产品。2023年前11个月,累计支持近1.7万户科技型企业,贷款余额3241.5亿元,较年初增长19.4%,近半数为中长期贷款或信用贷款。发放知识产权超230亿元。科技保险围绕前沿技术研究、关键技术攻关、成果转化等环节,提供全链条全周期风险保障,承保企业4143家次,居全国第二,保障金额近600亿元。近三年来,四川制造业贷款余额、占比“双升”,贷款余额年均增速超过20%,对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授信5150亿元。
周卫江表示,四川监管局坚持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同步推进,金融供给润泽充足“活水”。2023年,四川监管局推动省政府提出“制造业贷款增速不低于15%、中长期贷款增量不低于1000亿元”的目标,配套出台专项激励办法,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增加投入。探索“牵头行”服务模式,鼓励设置制造业融资事业部或服务专区,建立专门机制,鼓励参与重点项目规划、可研论证等前期工作,提升融资效率。截至2023年11月末,制造业贷款余额8368.3亿元,支持核心企业建链超百条,中长期和信用贷款占比分别超过50%、30%;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超2000家,国家级“小巨人”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.75%;首台(套)首批次保险承保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,为中航成飞设计所、东方电气、国机重装等研发生产国之重器提供有力保障。
“数字普惠是宁波普惠金融改革的突出特点,我们的核心内容是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实现互联互通,政务数据和金融数据实现共享共用。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局长孙世重表示。
据介绍,宁波市民营经济发达,全市138.63万经营主体中,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比达96%。为了推进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服务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,宁波监管局加强协同,构建了多维高效的政策体系。近3年共牵头出台政策文件15份,推动金融政策与产业、财税政策有效协同,构建“1+N”金融惠企政策体系。该体系以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为核心,涵盖外贸、科技、小微等重点领域。通过监管评价、监测通报、走访督导和现场检查,推动辖内金融机构建立服务小微“敢贷愿贷能贷会贷”的长效机制。截至2023年年末,宁波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489.57亿元,较年初增长32.39%,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6.68个百分点;有贷户60.03万户,较年初增加10.71万户,小微企业金融覆盖率、可得性明显提高。
对于数字赋能金融服务小微企业,孙世重表示是以政府部门提供的各类小微企业名单为基础,通过“名单制+数智化”方式,筛选形成政策适用对象清单,匹配数据信息“精准画像”,点对点推送至银行机构开展对接服务。运用监管跟踪监测政策执行情况,强化闭环管理。监管搭建了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,定期获取行业主管部门推送的小微企业名单。推动内外部数据整合,引入纳税信用评价、诚信经营、行业管理等标签信息,助力对小微企业“精准画像”。依托监管系统开展交叉验证、无贷筛选,形成重点走访名单,匹配主贷款行和开户行,点对点推送,推动金融机构从“坐商”向“行商”转变。
“通过分析,将对政策效果的微观监控穿透到具体企业、具体问题,开展个案剖析、以点及面,推动惠企政策不断完善。同时,通过开发数智化分析工具,紧盯贷款流向、多头授信、数据真实性等问题,提升监管前瞻性和风险研判能力,确保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基本可控。”孙世重表示。168体育官方网站